怎样写出准确又深刻的评论

发布时间:2021年11月28日 阅读:2198 次

  

《南方都市报》评论部主任李海华  

澎湃新闻首席评论员沈彬  

《新京报》评论部副主编佘宗明  

《南方周末》评论部副主任陈斌  

《杭州日报》首席评论员徐迅雷  

原《南风窗》《第一财经日报》总编辑秦朔  

财经作家、“叶檀财经”创始人叶檀  

七位中国媒体圈一流的评论老炮告诉你:  

怎么表达一个观点?  

01  怎样捕捉一个好选题?  

说实话,刚入行时,我也常常因为找不到好选题、错失一些重要选题而苦恼。  

后来,每天写评论、编辑评论,慢慢摸索出了捕捉好选题的方法。  

评论要为公共事务而写,这是选题的一把标尺。评论与新闻一样是易碎品,但我们可以写出独家评论,让子弹多飞一会儿。  

出圈、捞干货、带私货、向评论大家学习,每一种方式都是好选题的探寻之路。  

评论人或许只能在螺狮壳里做道场,但还是可以有所发挥。  

宏大如世界形势,细微如饮食男女,都需要有清晰的参考和指引。如果我们能够在这里有所作为,前途应该还是光明的。  

02  怎样用核心论据说服他人?  

我很小的时候,就相信笔下能产生震烁山河的力量,于是从法律人转向评论界后,我执着于“笨拙”地探寻论据,努力把每一篇评论的写作,看成寻找真相的过程。  

我相信这些用键盘敲下的火星,这些从世界角落觅得的论据、新知和视野,在为汉语世界提供“信息增量”。  

也许,用不了几年,我的观点会落伍,但我有了更多观测世界的模型和工具,有了观察世界笃定的信心,而我在评论中提供的那些信息增量,也会在提升社会共识的水位,成为更多人眺望世界的窗口。  

这就是我所相信的,评论的力量——它不是靠浮泛的词藻去煽惑人,而是靠“高势能”的新知,冲击你的成见。  

03  怎样练成别人杠不赢的强逻辑?  

2008年,我还在武汉上大学,很喜欢看《南方周末》《新京报》和《中青报》的评论,看多了也想“激扬文字”。  

那年12月,我考四六级考试时,英语听力很嘈杂,考完之后我就写了篇评论——《四六级考试公平不应只在考场内》,投了出去。  

第二天发在了《长江日报》上,成了个人的媒体评论处女作。之后在文字论剑的快感和稿费的激励下,我笔耕不辍,走上了这条不归路。  

直到今天,我写了13年评论,我写的评论也经常被评论,我深切体会到,要想让自己的观点在价值分化的舆论场中站得住脚,就要讲逻辑。  

也正是这么多年的逻辑训练,治好了我的口吃,让我在跟人争论时争得有底气。  

也许你没怎么写过新闻评论,没关系,练好评论逻辑,也能让你在微博、朋友圈里发表观点时,击中问题要害,避免说一堆不痛不痒的废话。  

这也是评论人要做的——努力拨开速朽的文字骸骨,在无声中显意义,于逼仄处见胸怀。  

04  怎样把握结构美感?  

我在2005年通过校园媒体招聘进入媒体行业,并始终待在南方报业集团。  

十几年的从业经验,让我意识到,一个热点事件出来后,要让读者愿意读你的文章,就要做到比其他人站得更高、看得更远、挖得更深,给读者提供高含金量的观点。  

而要做到这一点,就需要我们挖掘信息背后的深层次逻辑。  

所以,我们要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将知识结构化、系统化、网络化,让知识在大脑中自动“归位”,学会编制一张张意义之网。同时,找到有价值的概念与解释模型,举一反三,用这些概念与解释模型让我们的评论变得更深刻。  

05  怎样写出准确又深刻的评论?  

我在孩提时代就喜欢写作,没想到最后真的凭借这一技之长过日子。  

在成为专职评论员前,我曾任校长秘书,当过机关干部,也做过镇委书记。  

但最后我弃政从“闻”,怀中揣着“写作者的初心”,赤手空拳地从丽水“飘”到杭州。  

后来,我当上了新闻部主任,但两年后,我再次辞去主任职务,做回了专职评论员。  

正是这两次放弃,才能让我安心写评论,并先后获得了中国新闻奖等逾百项奖项;而从校园到政坛再到基层的经验,也赋予我的评论更厚实的阅历感。  

在十数年的评论写作过程中,我一直坚持努力做到言之有物、言之有识、言之有情、言之有人、言之有序、言之有文;开世界眼光,立中国高度,接足下地气,拥人间情怀,尽华彩内容,写悦读文章!  

06  如何构建评论员的专业视角?  

财经评论员,最重要的两个字,一个在评,一个在论。“论”是摆事实,讲证据,“评”是讲道理,下判断。  

一般财经评论员常犯的毛病是:沉浸在论述里不可自拔,太过执迷于数据化。  

这种操作容易让简单复杂化,和简约形式无法调和。  

以我之见,财经评论员的重心应当放在“评”上,用简单的、通俗的论,来达成精辟、犀利的评。  

谁能够用生活语言,表达财经分析,谁就掌握了财经评论员的通关密码。  

07  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评论员?  

一个合格的评论员,要言之有物、持之有据、言之成理、问心无愧。  

评论是对客观事实的评价,要有所依托,不能自说自话,这需要我们调动自己储备的论据去“格物”,加以比较、借鉴,这个“据”,是理据,是依据,是根据,也是需要长期积累的。  

评论也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投射,所以致力于评论写作,一定要忠于自己内心中最可信赖的那个地方。  

我们可能无知,可能偏离,但写作时内心不能有杂质,不能掺杂私欲或明知道的偏见。问心无愧是对自己评论的最高评价。  

社交媒体时代,人人皆有麦克风,在众声喧哗中,拨开迷雾、独立思考,并非易事。  

但纵横言论十数年的评论老手们,却已经在舆论场中练就了一身理性表达的技巧,若非身处业界,你很难获悉。  

南方周末邀请了7位来自《南方周末》《南方都市报》《新京报》、澎湃新闻、《杭州日报》等知名媒体的评论老手们,他们将用十数年的评论实战经验,倾力打造《评论写作实战课——怎样表达一个观点》,告诉你如何通过表达观点,成长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。


Tag:
相关文章